農傳媒
新聞
作物害蟲荔枝椿象炸來吃? 陳駿季:不符飲食文化不推廣食用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所辦理的「呷蟲王者」環境教育課程,將荔枝、龍眼害蟲荔枝椿象油炸,作為創意料理,引發爭議。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今(15)日承諾會「深刻檢討」,農業部與衛福部定期檢討可納食材的可能項目,新興食材要符合消費者觀感、飲食文化,但像荔枝椿象不符國人飲食文化就不能推。

新聞
公糧收購價格逕付二讀 農業部一周內端提升稻作市場價格規劃

立法院院會日昨國民黨黨團提案「農業部應調整公糧收購價格」,決議逕付二讀。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多名立法委員今(15)日質詢農業部,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公糧收購每調升1元,須花費國庫4.32億元,他支持確保稻農收益,但有比調升公糧價格更好的方式,農業部「會提一個大家都滿意的方案」。

新聞
協助花蓮重建振興 農業部7月推250元面額農粉幣「買愈多領愈多」

農業部規劃1.83億元預算鼓勵花蓮農業旅遊,擬透過農業易遊網「農粉幣」機制,發送面額每張250元的農粉幣,限定於花蓮縣內實體場域使用,暫定7月1日上路,進入花蓮遊客可以手機定位取得一張農粉幣;或經由農業部「臺灣農產嘉年華」等電商平臺「從心出花」專區,消費滿千元送一張,買愈多領愈多。

水果分級讓市場從批發到零售可以有序交易,是產銷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攝影╱林靜怡)
新聞
從單根香蕉到截切工廠 臺灣水果產銷大變革:打造新時代水果王國 採後處理需要新科技

臺灣作為1970年代全球性的「水果王國」,當時政府派出大批農技團專家,到非洲友邦國家教導當地農民種植無籽西瓜,背後功臣還包括強大的種苗培育能力;一顆顆鮮紅的無籽西瓜,還成為政府「宣揚國威」的軟實力。

曾幾何時,年輕一輩已經不太清楚「水果王國」的威名由來,水果外銷市場通路也一路坎坷,近年進口水果量還節節攀升,從2013年52萬公噸到2022年突破62萬噸,已追上同年國內水果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新聞
畜試所離乳仔豬飼料配方讓豬更好養

離乳後到第10至12周齡的「保育期」階段改餵飼配方飼料,因保育豬離乳後容易發生緊迫、疾病,小豬彼此還會互咬,需有充足營養攝取,生長才會順利,飼料配方格外關鍵。農業部畜產試驗所研究找到保育期仔豬飼料最佳營養比例,製作飼料餵飼可讓12周齡仔豬平均體重達39.84公斤,較一般仔豬多出4至6公斤,生長效率最好。

新聞
臺灣諸羅樹蛙遺傳特徵分三類 臺南麻豆、永康占其二 但棲地破碎亟需保育維繫

諸羅樹蛙是臺灣特有種保育類動物,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受脅物種紅皮書中列為瀕危(EN)等級物種,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研究發現,臺灣諸羅樹蛙在遺傳基因上可分3個族群,其中臺南麻豆及永康地區族群即分別各具遺傳獨特性,但棲地相較雲林─嘉義族群破碎孤立,生多所建議將3處族群視為不同保育管理單元進行保育。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4年5月號 蜂和日蜜

「甜蜜感」是生活的重要調劑,日常必需。心情不佳時來一點改善低潮,精神不濟則可振奮續航;而蜂蜜,無疑是各種糖類中天然且營養的最佳選擇。

舉凡優格、吐司、茶飲、鬆餅、烤肉、堅果,跟蜂蜜適量搭配,滋味都相得益彰,更不用說炎炎夏日裡來一杯消暑解渴的蜂蜜檸檬水,酸甜在心頭,堪稱享受。

氣候潮濕多變的臺灣,坐擁豐富水果、花卉與山林資源,讓蜜蜂與蜂農得以依照季節逐花採集不同風味的蜜,常見的龍眼蜜、荔枝蜜與百花蜜之外,還有柳丁蜜、烏桕蜜等多元特殊蜜。

【蜂蜜指南】一匙蜂蜜知多少:蜂蜜的真實面貌

對我們來說,蜂蜜含適量礦物質、氨基酸與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高;對蜜蜂而言,這些蜜則是生活的記憶──每滴蜜都反映、記錄了蜜蜂飛翔過的花域、軌跡,和經歷過的風景。於是,在基礎甜味之外,才有些味道偏酸,有些花果香氣飽滿,也有苦鹹別具一格等萬般滋味,誘人品嚐、無限回味。不同蜜源釀成的蜂蜜有何差異?食用時應注意什麼?坊間假蜜該如何辨別?

(攝影 吳尚鴻)

【鄉間食堂】品嚐人與蜂與花的情懷

家裡餐桌上始終擺著蜂蜜以便隨時可用,吃草莓和酪梨時必須淋上一圈,底下結晶的沙沙口感抹在酥脆吐司上則更添風味,一開始是為了要給年幼女兒最健康、天然的糖,因而開啟了蜂蜜的尋味之旅,十幾年下來,蜂蜜成了我家的飲食日常。

蜂蜜讓我迷戀,沒有一罐蜂蜜的味道是重複或可預知的,每罐蜂蜜來自不同的蜂、不同的花、不同的日子、不同的年分,每一次打開都是驚喜,這世上還有哪種糖可以做到這種程度?

菊花、枸杞、蜂蜜,舒緩眼睛疲勞的養生中藥飲。

【鄉間食堂】養生蜂蜜中藥飲

富含營養的蜂蜜,不僅適用茶飲、甜食,其實搭配中藥藥材使用,也是保養身體的好方式。究竟,蜂蜜在中醫世界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該如何調製適合自己需求的中藥蜂蜜飲?跟著我們的推薦一起喝起來。

蜂蜜是日常飲食頻繁出現的調味品,風味獨特無可比,甚至僅兌水沖泡,不同蜜源蜂蜜即有萬般味道,滋味不只撫慰著身體也療癒了心靈。對於蜂蜜,中醫又是怎麼運用?

採蜜工作進行中。(照片提供 蜂國蜂蜜莊園)

【餐桌上的產地】蜂國蜂蜜莊園:蜂人之願,守林護鄉

從父母手中接下棒子,勇於挑戰、創新的養蜂人吳俊賢,在一九九九年開始著手打造蜂國品牌,並於二〇一四年定名為﹁蜂國蜂蜜莊園﹂,期間克服各種難關,全力維護安全、天然的養蜂環境,推出無抗生素殘留的龍眼蜜,並大力推動柳丁種植農藥減半的﹁柑願計畫﹂。吳俊賢以蜂蜜為師,學習各種大自然的學問,謙虛表示蜂農不過是把蜜蜂養好,蜜蜂才是守護一切的照顧者。

乘「蜂」破浪的蔡勝峰。

【餐桌上的產地】昇鋒蜂場:乘蜂破浪的進擊巨人

「我最喜歡的是這個!」通敞的倉庫辦公處,琳瑯滿目獎牌、獎狀中,蔡勝峰指著一塊高懸的匾額,靦腆中略帶興奮地說。匾額上「乘蜂破浪」四字彷彿是他人生此刻的註腳⸺那是蔡勝峰擔任班長,帶領產銷班班員取得全國第一班「蜂蜜產銷履歷集團驗證」養蜂產銷班,並獲選為第三十二屆全國模範農民時,由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致贈的榮耀,標誌著生命中閃閃發亮的時刻。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5月號 土雞傳味 育種進擊

土雞的飼養期比白肉雞多出一倍以上,成本相對較高,但有抗病力強,皮下脂肪少,肉質富嚼勁等優勢;料理方式也多元,是臺灣民間不可或缺的食材。臺灣自1980年代開始土雞的保種與研究,僅晚於法國。在國際上,土雞會稱為local chicken、country chicken、traditional chicken、native chicken、indigenous chickens等,概括來說,土雞強調在地性、地方歷史與傳統,具種原多樣性及文化意義。

萱草「花蓮7號-豐美」。

美形美味產量豐 萱草花蓮7號―豐美:糖度佳兼具抗氧化特性 要做金針產業新寵

萱草在歐美地區的主要定位為觀賞與庭院布置的植物,經國外長年育種選拔,可以觀察到歐美地區萱草的花色多元,色澤艷麗又吸睛,常用於美化環境和布置花壇景觀。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自2000年開始進行萱草的雜交育種、栽培及推廣工作,培育出純觀賞用萱草「花蓮1號至6號」,更推出食用、觀賞兼具的新品種「花蓮7號— —豐美」。

糧食安全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農地等不同生產要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攝影╱吳尚鴻)

確保臺灣糧食安全 農地是潛在生產的保證:緊急時全面復耕 估糧食自給率可達六成

什麼是「糧食安全」?包含了糧食的數量、價格及品質等三個層面。由於品質及食品安全(food safety)的議題較為複雜,篇幅限制下本文暫不討論。本文所提到的糧食安全,是依據世界農糧組織(FAO)的定義,意即「在任何時刻,糧食皆可以合理的價格供應,滿足國人每天營養所需」,而在實踐上涵蓋農業生產、國際貿易、消費行為及社會福利與公義等不同層面。

水果分級讓市場從批發到零售可以有序交易,是產銷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攝影╱林靜怡)

從單根香蕉到截切工廠 臺灣水果產銷大變革:打造新時代水果王國 採後處理需要新科技

臺灣作為1970年代全球性的「水果王國」,當時政府派出大批農技團專家,到非洲友邦國家教導當地農民種植無籽西瓜,背後功臣還包括強大的種苗培育能力;一顆顆鮮紅的無籽西瓜,還成為政府「宣揚國威」的軟實力。

曾幾何時,年輕一輩已經不太清楚「水果王國」的威名由來,水果外銷市場通路也一路坎坷,近年進口水果量還節節攀升,從2013年52萬公噸到2022年突破62萬噸,已追上同年國內水果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早期紅羽,左為公,右為母。以中興大學自1982年蒐集改良迄今者為例,雞隻體態健美,16週成熟,平均體重2.4kg,約為現代紅羽土雞的三分之二。相對於現代紅羽土雞,早期紅羽土雞各部位羽毛顏色較深,有較多彩羽。

認識臺灣土雞主要品種

在過去,現代白肉雞產業發展之前,各地家戶小型養雞非常普遍,造就繁複多元的土雞品種。臺灣主要以紅羽土雞與黑羽土雞為主,另有一些少量特色土雞,例如鬥雞、竹北雞、珍珠雞、烏骨雞與蘆花雞等。土雞是傳統農村飼養的品種,不同年代引進不同雞隻品種,土雞育種目標有別歐美的白色肉雞,主要依飲食習慣與宗教文化的需求進行遺傳改良。

立瑞畜產董事長王雅慧說,土雞可以在地培育,不論世界局勢如何都可以供應國人需求。

健全種雞生產拉產業提升 立瑞育種進攻全球市場:新建場雛雞孵化率增5% 良種輸出價格翻十倍

飼養土雞超過30年的立瑞畜產公司,為了掌握飼養所需種雞品質,透過建立育種團隊瑞興農業生技公司、自營種雞場,以及新建孵化場,確保種雞種原健康、孵化率提高,也拉抬產業提升。投入品種選育邁入第十年,具「興大土雞101品系」血緣的種雞已正式量產,未來立瑞更致力以「101品系」與「瑞興土雞」雜交育成種母雞,叩關國際市場。

農藝
香蕉便宜又美味,不需要一邊吃一邊吐籽。臺灣的香蕉在國際上更是高級蕉代表,被譽為香蕉王國。(攝影/Fluoride (sasablog)@flickrCC BY-NC-ND 2.0 DEED)
農藝
認明蕉農救星、保護臺灣香蕉品種權!中研院尋找抗黃葉病的香蕉基因

「以前只會吃香蕉,不會特別關心香蕉。」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陳荷明副研究員,過去研究主題無關香蕉,也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研究香蕉,但有鑑於香蕉黃葉病影響甚鉅,加入了研究的行列。她帶領團隊運用基因序列資料分析,找到鑑定台灣抗黃葉病香蕉品種的分子標誌,保障台灣香蕉的品種專利權,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以醬汁白玉蝸牛(白螺肉)罐頭所完成的料理。(攝影/吳尚鴻)

養蝸牛、養家也養部落 世展會「白玉蝸牛計畫」盼改善原鄉生活

在宜蘭南澳,有一個特別的社區產業培力計畫,他們以「白玉蝸牛」養殖作為主軸,在原鄉地區帶領輔導的案家在養殖過程中不只收穫利潤、幫助家庭經濟,更重建並提升個人的生活信心、促進家庭與部落整體的關係。「我們想把白玉蝸牛發展成一個產業,改善原鄉地區缺乏工作機會、經濟狀況差導致部落人口外流、家庭失能的弱勢情況。」

在巢中坐鎮,看顧雛鳥的紅嘴黑鵯。Photo by Yiju Cheng on Unsplash

不僅是就地取材!鳥巢如何演化?可由鳥類親緣關係解鎖

如果把全世界的鳥巢放在一起看,會發現什麼有趣的模式呢?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洪志銘副研究員、端木茂甯助研究員與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生方怡婷,統整全世界五千多種鳥巢,推算鳥巢的演化史,發現鳥巢與鳥類的演化歷程息息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毛奇規定自己每週插花預算在200元以內,預算限制下大部分花材都是國產切花,順便認識臺灣地產花材。(圖片提供/毛奇)

每日記事,一週插花:足夠好的日常

當大家都在說「好好生活」的時候,飲食作家毛奇重新給「好」下一個定義──好,是足夠好,是日常。毛奇每天以一張照片搭配一則短文,紀錄日常飲食與生活體驗。

俯瞰曾文水庫。(圖片來源/行政院新聞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灌溉嘉南半世紀 曾文水庫的竣工與開放

曾文水庫是臺灣大規模綜合水利建設,更是政府首次發行糧食實物債券籌募款項,克服各項艱鉅工程,至1973年10月竣工。曾文水庫發揮灌溉、防洪、公共給水與水力發電效益,至今年屆滿50年,就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座多功能水庫從籌劃、興建到完工啟用的歷程。

根據研究,光是住在人類四周就能讓動物發福。(圖片來源/Gloria Manna@flickr CC BY-ND 2.0 DEED)

共病時代》野生動物會「過胖」嗎?要怎麼讓人類在內的動物變瘦?

人類不是地球上唯一會發胖的動物!而且會發胖的動物不只是那些典型的肥仔,像是身型臃腫的河馬與海象,就連鳥、爬蟲動物、魚,甚至昆蟲都會定期增胖與減重。牠們這麼做的時候並沒有另外訂購服飾,也沒有運用打針、吃藥、進行心理治療或動手術以投入瘦身聖戰,動物世界的增胖有太多人類可以借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