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綠鬣蜥近年繁衍數量大增,對農作物生產造成危害,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日前與全國各縣市達成共識,若是委託專業廠商移除,建議單價成蜥每隻500元,完成受訓參與移除行動民眾則是每隻300元。農業部預計明年提供移除經費。
為期3天的2024年臺灣花卉推介會,今(22)日於臺北市南港展覽館登場。今年展出逾1,500種花卉,包含多種新育成的品種,搭配講座、體驗的設計,促進臺灣與國外業者交流。活動也針對一般民眾,設置生活用花示範、花卉應用體驗等內容。
農業部修正農保審查辦法,針對實際從農達一定經營規模者,即使農地與戶籍地,兩者位在不同縣市且不相毗鄰鄉(鎮、市、區)範圍,仍可投保農保,今(21)日生效。相關農民實耕資格由農地所在農業部所屬農業改良場審查、核發實耕證明,明日起可持證明文件至戶籍所在地農會投保農保,同時強制加保農民職業災害保險。
法國農產品加值協會「AVPA第7屆國際茶葉大賽」結果出爐,AVPA主席Philippe Juglar 特別蒞臨2024台北國際茶酒咖啡展親自頒獎給28個獲獎的茶農與茶品牌。今年臺灣在茶葉類拿下13座金獎、18座銀獎、18座銅獎和22座特別獎,共計71款茶品獲獎。
佳麗果物黃金鐵三角執行長陳淑敏、總經理吳建康和技術總監莊素女,六年前為了消化一家瀕臨倒閉農產工廠水果庫存的合作結緣,因理念攜手創業,擁有絕對味蕾莊素女、果乾烘焙技術專家吳建康以及商務營運大將陳淑敏,各司其職發揮專長,不僅讓農產工廠脫胎換骨,穩居果乾、果茶委託代工霸主,更獲農業部雲世代數位轉型計畫挹注,邁向數位轉型。
衛福部6日公告訂定「中藥材農藥殘留限量基準」,統一管理赤芍、丹參、天麻等20項中藥材的26項農藥殘留限量基準,這次第一階段統一管理中藥材以國人使用較頻繁、較常見農藥殘留品項為主,後續將持續檢討管理農藥殘留限量基準散見其他命令、公告的中藥材。
影音專區
鄉間小路
熱愛紅、白酒的酒友們,總夢想著遊歷歐洲各葡萄莊園;嗜喝清酒的,則不免期待能在遊日旅程中,探訪一、兩間酒造。酒香動人,讓人無限想像起製酒職人專心致志的姿態、產地豐美景況,以及人情交往暖熱互動的模樣。這樣的旅行,豈不抒壓、酣暢?
【百元風味鈔】尚未老去的巴黎:鹽煮洋芋溫沙拉
海明威最為人所知的散文,恐怕就是晚年寫成的回憶錄《流動的饗宴》,描寫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六年間,自己與第一任妻子在巴黎的生活種種。彼時海明威剛剛辭去記者工作,開始嘗試寫小說維生,他遊蕩於不同的咖啡館、讀文學作品、與美麗妻子去賭馬,亦述及與其他文友的交遊故事:葛楚.史坦、艾茲拉.龐德……當然還有大名鼎鼎的史考特.費茲傑羅。
【飲食身世錄】馬來西亞的馬來糕
吃港點時,你會來上一籠馬來糕嗎?我很愛,只是想吃到極品不容易,比較常踩雷,吃到外型膨鬆、入口乾黏的版本。
香港美食家梁文韜接受《香港經濟日報》採訪時表示,一顆好的馬來糕,需要掌握三個要點:鬆軟有彈性、不黏上顎、整體質地一致。會把不黏上顎當重點,想必有被黏過的經歷,看來大家都踩過雷,這樣想想,我就比較釋懷了。
【異鄉人英式餐桌】蘋果奶酥Apple crumble
英國知名電視影集《Friday Night Dinner》,講述一個尋常英國家庭每週聚餐的趣事。這家人每週最期待的甜點,就是蘋果奶酥,他們在戲裡稱之為「Crimble crumble」,為了這個甜點搞出不少無厘頭鬧劇。出了戲,蘋果奶酥在許多英國人家中也有相同的地位,是家庭聚餐常見甜點。
【菜市人生場】萬華最火一條街——東三水市場
每天早上,萬華有一條街最火熱,人們用這條街的名字,給開在上頭的菜市場起名,曰「東三水市場」。
熟雞鴨、果物點心、冷凍餃子青菜攤,穩穩在這兒開上好幾年,街上有什麼變動,都是片刻內人盡皆知。這樣的迷你社區,也絕對是選舉期間候選人鍾愛的拜票地,攤商笑迎各方人馬,轉身後心有所屬。
【菊島喫風土】澎湖海廢與再造藝術
東北季風漸起,鹹水煙讓空氣中帶著淡淡的鹽味,冬季暖陽灑落在澎湖的海面上,如同布滿了金粉的藍色絨布,深邃而高雅;但這原本潔淨的氣息中,卻摻雜著一絲不協調的苦澀:塑膠瓶、破碎的漁網、褪色的浮球、殘缺的保麗龍箱……
豐年雜誌
今年10月30日,臺灣龍虎斑在歷經8年協商後,成功獲准銷日,成為繼青斑、龍膽石斑後第三種可以外銷日本的養殖石斑魚種。臺灣養殖技術先進、分工精細,有「養殖王國」之稱,與沿近海漁業互補供應國人水產需求。近年臺灣持續開發新養殖物種、精進技術,包括產業成熟的午仔魚、新興發展而漸有突破的黑喉、紅喉、土魠魚等,滿足市場需求也讓漁業邁向永續。
落花生臺南19號 豐產生長期短利機器採收:口感軟綿適蒸煮 滿足農民、業者多元生產需求
臺灣種植落花生多用於食品加工,其中帶殼蒸煮花生綿密清爽的口感深受消費者喜愛,然而目前蒸煮花生市場主流品種「臺南17號」在高溫高溼環境下易徒長,莖條糾結不便機械採收;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歷時10年,於2020年育成植株矮、不易倒伏,生長期短且更為豐產的紅色種皮落花生品種「臺南19號」,提供農民種植落花生的新選擇。
農家所得提高的政策意義與展望:產業升級增強競爭力 專業農扮演火車頭╱陳吉仲
今(2024)年9月農業部公布2023年農家所得,農民所得延續近年上升趨勢。細究相關數據,「專業農家」的所得增加率較高,可謂農業火車頭。既有農業政策如何拓展市場、改善軟硬體設備,助專業農家發揮帶動產業效果?本文分析相關數字反映的政策意義,包括「新農業政策」2016年上路以來的成效,以及未來如何延續既有政策效益,持續調整臺灣農業體質,增加農民收益。
面對農業錯假訊息的因應之道:建立民眾識讀能力 降低不實資訊傷害╱焦鈞
「不是白色蛋殼的蛋都不要吃」、「果實生長緊密的葡萄都用膨大劑」……,這些在各網路社群、聊天群組傳播的「食安資訊」,都是經農政單位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公開澄清的假消息,但仍難免引起恐慌,衝擊民眾對農產品的信心。當類似訊息愈來愈氾濫,從根本建立民眾對農業資訊的識讀能力最為重要,本文分析常見農業錯假訊息類型與傳播管道,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海洋資源復育及養殖潛力魚種圖鑑
俗諺說「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五鮸六嘉鱲,七赤鯮八馬頭,九春子十烏喉」,雖各地對魚種的稱呼、排名不盡一致,卻反映過去臺灣捕撈海魚的飲食文化,有哪些偏好;有的俗稱指涉範圍其實包含多個相似物種。如今這些魚種,有的已被人類養殖,亦有部分出現自然資源萎縮情形,因此一部分物種已在進行資源復育。
繁養殖新魚種 領先全球更永續:開發高經濟海水魚種 為資源復育迎新契機
臺灣養殖漁業有300年以上歷史,1960年代為國內養殖漁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草魚、鰱魚和草蝦、烏魚人工繁殖技術成功,1980年代以降石斑魚、午仔魚人工繁殖突破,確立海水魚的種苗生產技術。隨著氣候變遷與漁業資源耗竭,農業部水產試驗所開展聚焦高經濟性海水魚類的人工繁殖新發展,包括黑喉、土魠等魚種。
農藝
繽紛彩羽藏於林 遇見臺灣特有種「五色鳥」臺灣擬啄木
身體滿布大面綠羽、頭與胸部有著紅、黃、藍、黑的色彩交錯,這是臺灣長見的五色鳥。牠其實是臺灣的特有種「臺灣擬啄木」,背部常帶有一小塊紅斑。臺灣擬啄木的身長約20公分,叫聲像和尚敲木魚,因此也俗稱「花和尚」。通常出現在海拔 2400 公尺以下的闊葉林,平地樹木較多的地方也有機會看到。
那是島嶼的骨與血與肉,我們不用打穿它——找樹的人談中央山脈/徐嘉君
我們沒有在哈崙工作站多做停留,畢竟找樹的人更有興趣的是島嶼上的巨木森林,我們想要發掘更多的偉大巨木與美麗森林,中央山脈從來都不是阻礙,那是島嶼的骨幹,而我們的大河是發源自中央山脈的血脈,森林跟孕育其中生物便是肌肉,臺灣因為有中央山脈而偉大,成為不平凡的島嶼。
人蟻大戰出奇招:解碼紅火蟻超級基因,開啟防治餌藥新方向
入侵紅火蟻 (以下簡稱紅火蟻) 個性兇殘,防治困難,許多遭到入侵的國家皆很頭痛,包括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王忠信副研究員,多年來持續研究紅火蟻,發現紅火蟻的社群行為,是由六百多個基因鎖在一起的「超級基因」所調控。近年來,他積極尋找超級基因上面、決定蟻后氣味以及工蟻辨識氣味的關鍵基因,希望能開發出更有效的防治餌藥,誘騙工蟻暗殺自己的蟻后。
認明蕉農救星、保護臺灣香蕉品種權!中研院尋找抗黃葉病的香蕉基因
「以前只會吃香蕉,不會特別關心香蕉。」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陳荷明副研究員,過去研究主題無關香蕉,也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研究香蕉,但有鑑於香蕉黃葉病影響甚鉅,加入了研究的行列。她帶領團隊運用基因序列資料分析,找到鑑定台灣抗黃葉病香蕉品種的分子標誌,保障台灣香蕉的品種專利權,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養蝸牛、養家也養部落 世展會「白玉蝸牛計畫」盼改善原鄉生活
在宜蘭南澳,有一個特別的社區產業培力計畫,他們以「白玉蝸牛」養殖作為主軸,在原鄉地區帶領輔導的案家在養殖過程中不只收穫利潤、幫助家庭經濟,更重建並提升個人的生活信心、促進家庭與部落整體的關係。「我們想把白玉蝸牛發展成一個產業,改善原鄉地區缺乏工作機會、經濟狀況差導致部落人口外流、家庭失能的弱勢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