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欣力文文仔火,煮出奉茶無窮餘韻
鄉間小路 -
當發展與更新蔚為時勢,城市裡閒置、年久失修的老屋難道只有被拆除的命運嗎?顏世樺與葉東泰,前者發起「老屋欣力」運動,推廣老房子的新可能;後者以老房子為據點經營茶館,讓客人在喝茶的同時品味老屋的氛圍及故事。為何鍾愛老屋?老屋要如何在當代開展新頁?聽他們在茶香中娓娓道來。
市場搬遷期間,我不斷告訴夥伴:這是我們一起永久生存的地方。
鄉間小路 -
我從小在建國市場長大,有四個兄弟姊妹。我的媽媽從麵廠起家,婚後自己出來在臺中老城區的綠川旁經營素食材料行,之後因綠川整治工程,才遷入舊建國市場。剛開始伯公先借我們錢買下攤位的永久使用權以及一間土埆厝,主要賣麵類跟豆類製品,後來品項越來越豐富。直到我接家業,經歷建國市場搬遷,我們一直都在建國市場。
都市酵母×叁捌地方生活:想像市場的未來,打造2.0版本的菜市仔
鄉間小路 -
市場裡可以開電音派對、辦市集,還有上課?臺北的「都市酵母」與高雄的「叁捌地方生活」蹲點舊城,領人翻玩老市場;在連鎖通路、網路購物當道的現在,他們不只舉辦吸睛的活動,更將市場日常的質地,打磨成從小學生到創業青年都親近的生活場域。他們說,市場裡有食物、朋友,還有聽不完的趣事,像這樣能同時滿足身心的地方,哪有不讓它繼續存在的道理?
真心愛油——尋訪、料理與生活
鄉間小路 -
羅幼真旅居多國,踏查異國油品發展出的飲食文化;涂斐文深根臺灣,嚴選在地原料,慢工壓榨鮮純油液。兩人帶來生活中的愛用油,交流故事與應用方法。真心愛油的她們,認真而扎實的推廣油知識,希望油品的好可以被更多人知道。
用蚵仔釀酒,以酒說土地的故事
鄉間小路 -
以牡蠣為原料釀成的啤酒會是什麼滋味?催生臺灣第一支牡蠣啤酒「黑琵樂穀」的關鍵人物——蟹兒創意公司執行長張文誠與人稱蚵男的蚵農黃翊誠,連線遠在上海的釀酒師熊大維,三人隔著螢幕舉杯暢談。
少年北管團的嘻哈直播
鄉間小路 -
比起知名大廟,老鎮窄巷裡的小廟,總在地方亮起了火光,指引著居民信仰,也為在地青年點亮一盞傳承明燈。鹿港牛墟頭的景靈宮前,這群嘻嘻哈哈年方二十出頭的青年因著好奇與熱情,拾起傳統樂器,復興過去活絡於此地的北管軒社,吹吹打打地踏上文藝復興之路。
吳晟×吳志寧——從埤圳湧流出來的信念、詩和音樂
鄉間小路 -
初夏梅雨季,從彰化溪州市區沿著圳溝往上游走,眼前滿是今年第一期的金黃稻田。這條圳是乾隆年間開始修築的「莿仔埤圳」,將濁水溪水引進稻田灌溉,幹線有39公里長,灌溉面積遼闊。
侯力元×吳韋德——吧檯裡的水果酒藝術家
鄉間小路 -
臺灣以水果王國聞名,水果農產品一年四季都精彩,也成了調酒師最接地氣的創作素材。
從一杯MIT的水果調酒裡頭,看見調酒師走訪產地了解風味形成源頭的投入,也重新爬梳品飲文化的細節。
【時與光】苔與蘚闃寂地默長
鄉間小路 -
苔蘚於我,不是微渺小物,是散步天地裡,密綠如織毛的布署者,無所不在圍籠著。樹花草隨風頷姿,枝葉形突,一步即擄獲視覺,探前景後景之外,遍染的綠譜系,毫刻等級的,謂之苔蘚。那是在仰望樹木群雄外,個人頷首沉思時的低迴不已,也像是壟高的山接續了緩坡平原,整個天地萬物才開始契密縫合而完整。
【王盈發X顧瑋】用品牌和產品記錄生活
鄉間小路 -
長期耕耘品牌策略的王盈發,遇上深究食品與生活的顧瑋,兩人在伴手禮誕生的路途上,一個守在前端自創品牌,不斷尋覓物產開發新品;一個在後端把關,讓產品與理念整合出具辨識度的品牌形象。
熱門文章
氣候變遷下的育種新策略 運用分子標誌 大幅縮短選育時程
植物育種(plant breeding)是一門藝術的科學,在早期品種選育過程中,以馴化(domestication)選拔合意性狀,使植物適應環境以符合人類栽培所需。一品種的育成需透過遺傳變異,由不同遺傳變異的族群進行選拔,選育出育種家所冀望的品種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