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新聞
我國漁船保險補助現況及展望

漁船是漁民的生財工具,也是重要財產,漁船海上作業受天候、海象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影響,風險較高,建造一艘漁船所需成本極高,若發生意外導致漁船毀損,將造成漁民財產重大損失,甚至影響生計。為保障漁民財產安全,政府採取保險補助或遭難救助(二擇一)方式,降低災害的風險及減少損害。

攝影:黃徹源
新聞
我國實施養殖水產保險的情形與展望

我國傳統養殖漁業為露天環境,氣候條件關係到漁業結果順利與否,尤其是近年來氣候變遷或極端氣候頻仍,漁民所面臨的生產風險更加嚴峻。農業保險的觀念雖早已被提及,但直到民國105年初因發生霸王級寒流造成養殖漁業的重大災損,且既有的天災救助所能補償的損失相當有限,因此政府終於決心推動養殖水產保險,以避免農民面對天災的可能損失。

新聞
平地造林20年屆滿 林業署分流輔導再十年 造林戶、詩人吳晟:繼續以森相許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91年起推動「平地造林計畫」,輔導農地轉作造林,迄今已營造近1.35萬公頃平地森林,但20年期計畫陸續屆滿,林業署今(1)日宣布啟動下一階段以10年為期的分流輔導措施,朝「具生物棲地及景觀價值」與「具木材生產價值」不同功能優化經營。

新聞
九如農會首批鳳梨纖維出貨 優織隆成衣外銷美、日、越 果農取葉每分地多賺1萬多元

農業部推動農業剩餘資材循環利用零廢棄,輔導屏東縣九如鄉農會回收廢棄鳳梨葉,取纖維利用,今(27)日在農業部長陳駿季見證下,農會將首批100公斤鳳梨纖維裝箱,出貨給紡織企業優織隆公司,後續將製成成衣銷往美國、日本及越南等國。陳駿季,未來國際不只吃臺灣鳳梨,也穿臺灣鳳梨纖維製成的衣服,讓世界看見臺灣農業。

新聞
強勢族群入侵形成超級群落 疣胸琉璃蟻族群向北拓展 取食糖液、施用粉粒餌劑無效

近期疣胸琉璃蟻族群季節性數量大增、活動旺盛,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特聘教授、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執行長林宗岐今(26)日表示,疣胸琉璃蟻族群有向北拓展趨勢,近年危害劇烈,研究顯示與東南亞入侵強勢族群有關,且在臺已形成「超級群落」。農業部與環境部6、7月將辦理聯合教育講習,介紹農地與居家防治方法。

新聞
農業科研、動物疫病防疫有功! 林學詩、徐榮彬、呂秀英獲頒二等農業專業獎章

農業部長陳駿季今(25)日頒發二等農業專業獎章給農業試驗所長林學詩、動植物防疫檢疫署長徐榮彬及苗栗區農業改良場長呂秀英等三人,肯定其在農業育種、科技研發、推動農業科技資訊化及防控重大動物疫病上的貢獻。這三人也將於7月16日同日屆齡退休。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5年7月號 蔬食新理念

農產豐碩的臺灣,每日都能吃到清脆甘甜的蔬果,島嶼風土與節氣轉換而來的滋味,琳瑯滿味蕾。隨著健康生活與友善環境的理念興起,「蔬食」之為一種飲食方式,已成為人們思考吃這件事時的一個重要選項;然而,應該怎麼吃、怎麼選才能均衡又營養?

本期邀請各方蔬食專家,與將蔬食烹飪想像煉化到極致的大廚們,以手中妙勺,指引我們走向綠色美味生活的康莊大道。

【蔬食指南】日日蔬食──飲食的另一種方式

蔬果含有豐富營養,在餐桌上扮演重要的美味與調節角色,四季更迭,還能品嚐到時蔬不同風味與口感,無論生吃、汆燙、涼拌還是烘烤、清炒,各有意想不到的滋味。
然而,你知道多吃蔬菜、水果,除了與健康有直接關聯,也和環保息息相關嗎?為什麼許多人投入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要選擇的「蔬食」飲食,這與傳統的素食有何差異?蔬食和環境永續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紅土森林小宇宙環境優美,開闢多條各植不同作物的菜畦,有如世外桃源。

【餐桌上的產地】蔬食生活就此開始

關於蔬菜,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在農產豐產的寶島,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把神農尺—全年不缺席的高麗菜,大火翻炒後香氣十足的水蓮、空心菜,適合涼拌的苦瓜與木耳,乾煎後充滿清甜汁水的櫛瓜,小農產地直送綿軟香甜的地瓜和南瓜⋯⋯一入口,舌尖便能辨其豐美。

蔬食除了是餐桌上健康清爽無負擔的代表,也與環境保護有關。

以碗豆蛋白和大豆蛋白為原料製成的漢堡排

【餐桌上的產地】蛋白質新紀元,植物肉的升級

一九九○年代臺灣茹素人口約兩百萬人,許多廠商察覺商機而投入素食產品加工,當時製作素肉原料須仰賴日本進口,成本高昂,為提供產業價格實惠且品質良好之供貨來源,食品所遂開始研發植物肉。如今素食人口成長至三百二十萬人左右,加上氣候變遷、人口成長、動物福利、溫室氣體排放等原因考量,素食市場未來走向看漲,植物肉發展也從第一代進入到第三代。

Spencer 與Mai 在臺灣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

【鄉間食堂】恰似你溫柔的每一天

「二〇〇五那年,我十九歲,在洛杉磯念UCLA時認識了Mai。」來自加州的Spencer Hudson 體格精壯,留著帥氣的落腮鬍,彷彿哪個我叫不出名字、卻又好生面熟的大聯盟球員;二十年後的今天,他和Mai Bach 在臺北市經營蔬食餐廳「Ooh Cha Cha 自然食」轉眼已十二年。

廚研所主廚江朝富精心擺盤中。

【鄉間食堂】叭哩沙喃一廚研

「過了縣境漫長的隧道,就是雪鄉。」即使平原並不降雪,然因隧道之名,川端康成經典的小說開頭,總在車出洞口時浮現腦中、縈繞不已;炙人豔陽天幕下,宜蘭雖非托斯卡尼,但舊名「叭哩沙喃」的三星鄉坐擁絕美洶湧稻浪,並不輸給利古里亞海的波濤。

旅行的一種形式,是味蕾的累積。當廚房裡的精湛技藝,從雲南跋涉緬甸,經過高雄到達京都,再從臺中翻山越嶺落腳宜蘭,會融聚成什麼樣的滋味?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5年6月號 臺灣國蘭銷美冠軍 一朵蘭花的貿易戰

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農業部盤點包含蝴蝶蘭在內受衝擊較重之農產品。臺灣一直有著「蘭花王國」美譽,2024年臺灣蘭花外銷總額為1.9億美元,其中蝴蝶蘭占比八成,輸出往美國的蝴蝶蘭又占據其中四成。臺灣已有相當成熟的蝴蝶蘭跨國接力生產模式,如何應對輸美關稅議題,除了從政策面上整合各方資源,更重要的是業者們仍得不斷精進栽培技術,並拓展美國以外市場。
(封面照為世茂生技公司奈米微噴技術客製國旗圖樣蘭花。)

斑色呈紫紅色與粉白的兩種新品種彩葉芋,搭配製成花藝作品相得益彰。

彩葉芋種苗3號、4號 葉片半透明斑紋獨特:璀璨紅晶透亮、櫻之雪淡雅 光照下更顯質感

彩葉芋(Caladium × hortulanum Birdsey)又稱五彩芋或花葉芋,葉片形狀、色彩變化豐富是彩葉芋特色,也是臺灣重要花卉。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持續蒐集國外彩葉芋展開育種,育成「種苗3號─璀璨紅晶」與「種苗4號─櫻之雪」,為臺灣彩葉芋種原增添生力軍。

兔化豬瘟活毒疫苗的研發是臺灣傳統豬瘟防治里程碑,早期年《豐年》雜誌也記錄技術發展的歷程。(圖片來源╱翻攝《豐年》第8卷第13期,1958年7月1日出版)

傳統豬瘟疫苗見證防疫長路

臺灣豬農與傳統豬瘟纏鬥百年,兔化豬瘟疫苗(Lapinized Philippines Coronel, LPC)是防治傳統豬瘟、讓臺灣養豬產業站穩腳步的一大功臣。

臺灣蝴蝶蘭輸美:接力生產模式

2024年,臺灣蘭花輸美總額約為6,259萬美元,其中以蝴蝶蘭約6,146萬美元占比98%最多,臺灣亦是美國蘭花市場最大進口國。為了因應市場需求,蝴蝶蘭有相當成熟的接力產業鏈模式,從育種到跨海上市,每個環節的再提升,都可能是此次對等關稅政策下,臺灣蝴蝶蘭搶占市場先機的關鍵轉捩點。

臺灣白花蝴蝶蘭,在學名修改為aphrodite 後也暱稱臺灣「阿婆」。(攝影╱Motohiro Sunouchi on Flickr CC BY 2.0)

從「洋蘭」到臺灣之光:蝴蝶蘭百年產業發展

臺灣雖僅有2種原生蝴蝶蘭,但共有400多種蘭科植物,過往社會中上階層的「蘭藝」嗜好相當興盛。園藝植物的產業發展經常由嗜好、趣味性栽培開始,經由愛好者群體的交流,逐漸形成市場及產業化的生產,乃至出現企業化經營,臺灣蘭業發展也不例外。

農業部長 陳駿季 學經歷:國立中興大學農藝學系博士,曾任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課長、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所長、農業部政務次長。

打贏蘭花群體戰 臺蘭輸美優勢分析:精準掌握市場 蘭業接力模式再提升

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農業部成立「蘭花應變小組」,持續掌握關稅提高及匯率波動對美國花卉市場造成的影響。除了掌握市場脈動,農業部亦與台糖及蘭花業者持續洽談,期盼成立美國蘭花共享中繼站。而產業鏈在地端的技術提升也迫在眉睫,新一代「花卉產業創新園區」將合併試驗單位,為臺灣加強加深最重要的品種與技術優勢。

農藝
紅豆人工挑揀瑕疵豆,過程相當很累。(圖片提供/福熊)
農藝
彎腰,為島嶼種下希望的人們》冷鏈提升農產競爭力 農會協助農民打破市場壟斷價

無論是紅豆或是洋蔥,要打破根深柢固的結構,單單靠農業部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農會民間力量的協助。農業部全力支援需要的相關冷鏈加工設備,農會出面組成農產公司,用符合市場行情的價格收購,進行加工處理,打破市場被壟斷的局面。

寶島慶豐年 Podcast

請連結至各大平臺聆聽: Apple Podcast Spotify KKBOX SoundOn

遇見五色鳥/內容提供/親子天下 文.圖/邱承宗

繽紛彩羽藏於林 遇見臺灣特有種「五色鳥」臺灣擬啄木

身體滿布大面綠羽、頭與胸部有著紅、黃、藍、黑的色彩交錯,這是臺灣長見的五色鳥。牠其實是臺灣的特有種「臺灣擬啄木」,背部常帶有一小塊紅斑。臺灣擬啄木的身長約20公分,叫聲像和尚敲木魚,因此也俗稱「花和尚」。通常出現在海拔 2400 公尺以下的闊葉林,平地樹木較多的地方也有機會看到。

天長山區域的巨檜森林。(圖片提供/徐嘉君)

那是島嶼的骨與血與肉,我們不用打穿它——找樹的人談中央山脈/徐嘉君

我們沒有在哈崙工作站多做停留,畢竟找樹的人更有興趣的是島嶼上的巨木森林,我們想要發掘更多的偉大巨木與美麗森林,中央山脈從來都不是阻礙,那是島嶼的骨幹,而我們的大河是發源自中央山脈的血脈,森林跟孕育其中生物便是肌肉,臺灣因為有中央山脈而偉大,成為不平凡的島嶼。

入侵紅火蟻 (以下簡稱紅火蟻) 原產在溫暖、潮溼的南美,1920 年代傳入美國,擴散到全美各地,再透過進出口貨物、盆栽泥土傳播,從美國擴散到澳洲、中國、日本、韓國、臺灣等地。(圖片提供/王忠信、李志琦)

人蟻大戰出奇招:解碼紅火蟻超級基因,開啟防治餌藥新方向

入侵紅火蟻 (以下簡稱紅火蟻) 個性兇殘,防治困難,許多遭到入侵的國家皆很頭痛,包括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王忠信副研究員,多年來持續研究紅火蟻,發現紅火蟻的社群行為,是由六百多個基因鎖在一起的「超級基因」所調控。近年來,他積極尋找超級基因上面、決定蟻后氣味以及工蟻辨識氣味的關鍵基因,希望能開發出更有效的防治餌藥,誘騙工蟻暗殺自己的蟻后。

香蕉便宜又美味,不需要一邊吃一邊吐籽。臺灣的香蕉在國際上更是高級蕉代表,被譽為香蕉王國。(攝影/Fluoride (sasablog)@flickrCC BY-NC-ND 2.0 DEED)

認明蕉農救星、保護臺灣香蕉品種權!中研院尋找抗黃葉病的香蕉基因

「以前只會吃香蕉,不會特別關心香蕉。」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陳荷明副研究員,過去研究主題無關香蕉,也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研究香蕉,但有鑑於香蕉黃葉病影響甚鉅,加入了研究的行列。她帶領團隊運用基因序列資料分析,找到鑑定台灣抗黃葉病香蕉品種的分子標誌,保障台灣香蕉的品種專利權,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