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新聞
總統賴清德親頒十大神農 「阿甘薯叔」蘇嘉益、「淺草堂」曾吉生用加工農產品建品牌

總統賴清德親臨頒發「十大神農」獎項。以優質、深度加工農產品建立品牌,是今年十大神農獎得主重要特色之一,包括打造有機山苦瓜品牌「淺草堂」的花蓮農友曾吉生,雲林農友蘇嘉益以「阿甘薯叔」將過去價格低廉的臺灣甘藷(地瓜),開發脆片、薯條、沖泡飲品等加值加工產品,外銷日本、韓國及歐美。

新聞
陳駿季:公職獸醫「不開業獎金」樂觀今年報院實施 「班班喝鮮奶」由各縣市規劃辦理

總統賴清德日昨宣布研擬公職獸醫師「不開業獎金」,農業部部長陳駿季今(7)日表示,不開業獎金金額多寡尚在討論,但他樂觀期待,農業部今年可提報行政院核定後實施。不過,由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刪減中央部會預算,「班班喝鮮奶」政策,「農業部樂見各縣市政府能做自己的規劃,用自己的財源支持」。

新聞
農業部討論禁止飼養輸入955物種 動保司:其中7成已禁止輸入 規劃飼主申報可續養

農業部上周召開會議,討論寵物分級管理禁止飼養、輸入的「黑名單」物種,新增955種物種,由於增加數量龐大,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質疑未來可能「99%至100%寵物市場流通物種」皆遭禁,皆可能以「動物福利」為由列入禁止清單,引發反彈。農業部動物保護司表示,目前收集各方意見,有共識才會優先實施,實施沒有預定時間表。

新聞
各縣市公職獸醫師平均缺4成 賴清德:研擬比照醫師給予「不開業獎金」

不論是經濟動物或寵物,獸醫師在第一線守護動物健康,同時肩負防疫工作,保衛國內畜產業安全,但因獸醫師自行開業收入較高,使得願意從事公職獸醫師的人愈來愈少,總統賴清德今(6)日出席獸醫師節慶祝大會,特別請農業部研擬比照衛生醫療機關的醫師,給予公職獸醫師「不開業獎金」,拉近開業獸醫師與公職獸醫師薪資差距。

新聞
嘉義水上檢出鼬獾狂犬病陽性首例

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今(3)日表示,嘉義縣水上鄉有民眾拾獲死亡鼬獾,送交動物防疫機關,經檢驗確認為狂犬病陽性案例,為嘉義水上首例,這個案例沒有發生人員遭咬傷情況。統計國內狂犬病累計案例發生地區為10縣市96鄉鎮,案例仍以野生動物鼬獾為主。

新聞
無硫金針有望成為首個取得碳標籤加工蔬菜 百克產品碳排780公克CO2e排放熱點在烘乾

全球淨零排放趨勢,支持綠色消費的消費者將有新選擇。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協助花蓮縣富里鄉農會進行無硫乾金針碳盤查,計算出「100克裝無硫乾金針」的碳足跡為780公克二氧化碳當量(CO2e),未來將申請「產品碳足跡標籤」,可望成為臺灣第一個擁有碳標籤的加工蔬菜。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草莓指南】草莓風味輪

文字 林玠芷╲攝影 吳尚鴻 臺灣草莓品種繁多,有的品種酸甜濃郁,令人口齒生津;有的甜感飽滿,不覺蜜在心頭;也有 […]

《鄉間小路》2025年1月號 當個草莓族

冬日必嚐的草莓,酸甜滿溢彷彿通往天堂的階梯。島內流通品種繁多,風味、口感皆各自有迷人之處。不僅新鮮草莓,季節一到,街頭小攤、咖啡廳、甜點店的草莓飲食創意盡出,生活相遇各種「莓」好,一場喜氣洋洋的紅色派對。

【草莓指南】莓飛色舞的甜蜜季節

緩解整日累積的疲憊,沒有什麼是吃一顆草莓過不去的,如果有,就多吃幾顆。冬季適合「莓飛色舞」一番,以各種草莓的顏色妝點日常空白,除了鮮吃,甜點也別放過,當季限定,錯過不再。

【草莓指南】臺灣常見草莓種類

臺灣的草莓苗一般約在十月前後定植,果實產季則多落在十二月至來年四月間,有時因品種特性或該年氣候條件,可能稍晚或提前;由於身處亞熱帶,臺灣種植草莓面臨更多挑戰,官方與民間長期投入品種培育,只為育出更耐病、耐熱的新品,目前臺灣的草莓品種多元且持續增加。以下為市面上常見的十五種草莓簡介。

【餐桌上的產地】大湖草莓王國:湖畔之鄉的甜酸美味

「大湖地區最早種植的是『馬歇爾』,也就是俗稱『阿美利加』的美國品種草莓。據說和現在盛行的『香水』一樣,特色都是帶有一定的酸度。」曾深入爬梳過各農史資料、剪報,大湖地區農會休閒旅遊部主任傅國峯說:「早期大湖種植草莓,是為了與稻米輪作,當作米糧採收後維持、調節地力之用。」

【餐桌上的產地】莓 the Force Be with You!

草莓採收期將至,傅國峯特別帶我們走一趟大湖農會南湖分部的集貨場,介紹基本集貨過程。

下午大約四點左右,農民會陸續送來鮮果,檢查後簽收、輸出一式六聯的單據,將跟隨當日的草莓通過層層關卡,直達臺北的大型果菜市場。「採收高峰期時,這裡每天都要堆滿六、七個棧板的草莓,簡直跟山一樣。」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鰻魚的生命循環與洄游史

全世界共有19種淡水鰻,牠們在生物學分類上都是鰻鱺屬,其中製作鰻魚飯所使用的日本鰻,以及歐洲鰻、美洲鰻和鱸鰻等,都是人類常食用的物種。不論就東亞地區或全球來說,日本鰻都是養殖規模最大的物種,在臺灣除了日本鰻養殖,俗稱為黑鰻的菲律賓太平洋雙色鰻也具養殖潛力。這些淡水鰻都擁有從海洋洄游到河川定棲,再洄游到海裡繁殖的特殊生命史,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型態。

韓玉山認為,鰻魚資源完全人工養殖商業化量產目標實踐前,應縮減捕撈量,讓35%以上鰻苗能順利洄游成長。

開拓日本鰻養殖 完全養殖量產與保育並行:縮減野生捕撈量 人工鰻苗朝商業化發展

在環境破壞、氣候變遷與過度捕撈的夾擊下,近數十年來,養殖鰻量居首的日本鰻鰻苗捕撈量銳減至過去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以下。未來要拓展鰻魚產業的發展,必須雙管齊下,朝完全人工養殖商業化量產目標前進,開發鰻魚資源量;同時建立捕撈溯源制度,縮減捕撈量守護35%以上鰻苗順利成長,將有助野生鰻魚資源的永續發展。

利生10年淬煉 成功繁殖臺灣首尾人工鰻苗:科技人投入養殖 電子業眼光展望國際市場

鰻魚養殖已有上百年歷史,至今仍沒有商業化量產的人工繁殖魚苗,原因在野生鰻魚特殊的洄游生態。日本研究人工繁殖鰻魚苗已半世紀,去年成功將成本降至每尾1,800日圓,是全球最接近商業化量產鰻苗的國家「之一」──臺灣的利生生技自2013年創立後,屢屢突破鰻魚種魚催熟、替代飼料開發及誘導仔魚「變態」等難關,今(2024)年成功育成臺灣第一尾人工鰻苗

鰻苗是夜行性生物,漁民淘「鰻金」必得在冬季夜晚來到河口、海岸。

鰻苗汛晚到20天!捕鰻人有感 苗況不比早年:入冬罕見颱風推遲漁季 攀越漂流木撈「鰻金」

國內自每年11月起至隔年2月底開放捕撈鰻苗,但今年罕見在10月底有強颱「康芮」侵臺,11月中又遇「天兔」颱風,颱風警報期間無法捕撈,颱風過後沿海堆積漂流木、雜草與垃圾,均對捕撈作業造成阻礙,推遲漁季。

近年臺灣鰻魚外銷日本大幅萎縮,台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葉信明(右)、執行長汪介甫(左)盼輔導養殖業者提升品質,強化競爭力。

中國競爭、鰻苗資源減少 臺鰻何去何從?漁業署鼓勵野生「頭期苗」優勢推動設施養殖

臺灣曾是「鰻魚王國」,養殖鰻魚以外銷日本為主,1990年代初期在日本市占率超過5成,每兩條鰻魚就有一條來自臺灣,但隨著中國養鰻產業興起,臺鰻在日本市占率遭受挑戰。農業部漁業署表示,臺灣不應做價格競爭,但急需善用「頭期苗」優勢,導入設施養殖穩定生產,精進養殖技術,用高品質鰻魚贏回國內、外市場。

《豐年雜誌》2024年12月號 養鰻生機 臺灣第一尾人工鰻苗問世

臺灣的鰻魚產業發展已久,主要以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白鰻)外銷日本,包括捕苗、養殖、加工、出口皆有長期耕耘、技術獨到的業者,近年鰻苗資源短缺、中國鰻魚搶占日本市場,鰻魚產業鏈各端業者仍致力提高品質、拓展銷路搶攻海內外市場;利生生技更在花費10年、斥資億元後,育成臺灣第一尾人工鰻苗,盼技術繼續突破,從上游帶動產業發展。

農藝
農藝
寶島慶豐年 Podcast

請連結至各大平臺聆聽: Apple Podcast Spotify KKBOX SoundOn

遇見五色鳥/內容提供/親子天下 文.圖/邱承宗

繽紛彩羽藏於林 遇見臺灣特有種「五色鳥」臺灣擬啄木

身體滿布大面綠羽、頭與胸部有著紅、黃、藍、黑的色彩交錯,這是臺灣長見的五色鳥。牠其實是臺灣的特有種「臺灣擬啄木」,背部常帶有一小塊紅斑。臺灣擬啄木的身長約20公分,叫聲像和尚敲木魚,因此也俗稱「花和尚」。通常出現在海拔 2400 公尺以下的闊葉林,平地樹木較多的地方也有機會看到。

天長山區域的巨檜森林。(圖片提供/徐嘉君)

那是島嶼的骨與血與肉,我們不用打穿它——找樹的人談中央山脈/徐嘉君

我們沒有在哈崙工作站多做停留,畢竟找樹的人更有興趣的是島嶼上的巨木森林,我們想要發掘更多的偉大巨木與美麗森林,中央山脈從來都不是阻礙,那是島嶼的骨幹,而我們的大河是發源自中央山脈的血脈,森林跟孕育其中生物便是肌肉,臺灣因為有中央山脈而偉大,成為不平凡的島嶼。

入侵紅火蟻 (以下簡稱紅火蟻) 原產在溫暖、潮溼的南美,1920 年代傳入美國,擴散到全美各地,再透過進出口貨物、盆栽泥土傳播,從美國擴散到澳洲、中國、日本、韓國、臺灣等地。(圖片提供/王忠信、李志琦)

人蟻大戰出奇招:解碼紅火蟻超級基因,開啟防治餌藥新方向

入侵紅火蟻 (以下簡稱紅火蟻) 個性兇殘,防治困難,許多遭到入侵的國家皆很頭痛,包括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王忠信副研究員,多年來持續研究紅火蟻,發現紅火蟻的社群行為,是由六百多個基因鎖在一起的「超級基因」所調控。近年來,他積極尋找超級基因上面、決定蟻后氣味以及工蟻辨識氣味的關鍵基因,希望能開發出更有效的防治餌藥,誘騙工蟻暗殺自己的蟻后。

香蕉便宜又美味,不需要一邊吃一邊吐籽。臺灣的香蕉在國際上更是高級蕉代表,被譽為香蕉王國。(攝影/Fluoride (sasablog)@flickrCC BY-NC-ND 2.0 DEED)

認明蕉農救星、保護臺灣香蕉品種權!中研院尋找抗黃葉病的香蕉基因

「以前只會吃香蕉,不會特別關心香蕉。」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陳荷明副研究員,過去研究主題無關香蕉,也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研究香蕉,但有鑑於香蕉黃葉病影響甚鉅,加入了研究的行列。她帶領團隊運用基因序列資料分析,找到鑑定台灣抗黃葉病香蕉品種的分子標誌,保障台灣香蕉的品種專利權,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以醬汁白玉蝸牛(白螺肉)罐頭所完成的料理。(攝影/吳尚鴻)

養蝸牛、養家也養部落 世展會「白玉蝸牛計畫」盼改善原鄉生活

在宜蘭南澳,有一個特別的社區產業培力計畫,他們以「白玉蝸牛」養殖作為主軸,在原鄉地區帶領輔導的案家在養殖過程中不只收穫利潤、幫助家庭經濟,更重建並提升個人的生活信心、促進家庭與部落整體的關係。「我們想把白玉蝸牛發展成一個產業,改善原鄉地區缺乏工作機會、經濟狀況差導致部落人口外流、家庭失能的弱勢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