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隨著國人對飲食營養與健康的重視,「吃」不再僅僅是為了飽足,若能從藥食同源與預防醫學角度,從農產品中研發可支援全齡不同族群天然營養補充需求的產品,除了可滿足不同年齡層的營養需求,還能促進農業與健康產業的深度融合,這樣的策略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價值,也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支持。
宜蘭三星蔥遠近馳名,但近幾年種植面積卻不增反減,主要原因之一在於害蟲甜菜夜蛾抗藥性高,農民施藥效果不佳,因此退場者漸增。農業部農業試驗所開發夜間燈照防治技術,使用最佳波段光譜「綠燈」點亮蔥田,有效降低甜菜夜蛾活動力,可減少青蔥遭蟲蛀危害達40%,甚至還有促進青蔥生長的效果、蔥白更長,增產達23%。
農業部農糧署今(4)日表示,北部及中南部等葉菜類主產地在這次風災受損輕微,11月起國內甘藍(高麗菜)生產增加平地產區,且近期天候冷涼有助各類蔬菜生長,蔬菜量價將持續回穩。農糧署輔導農民團體調節出貨,明日起於全臺全聯、家樂福等逾1,500個超市、量販通路據點同步推出甘藍優惠專區,歡迎民眾選購。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副場長邱垂豐表示,茶葉是食品,依據《食安法》須標示「保存期限」(有效日期),臺灣生產未發酵茶、半發酵茶到全發酵茶,保存期限長短會受原料、製造過程,以及運輸、儲存及販售環境等因素影響,業者須自行評估、負責任地訂定保存期限。
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與「找樹的人」團隊、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副研究員徐嘉君共同策劃,調查臺灣紀錄第三高巨木「桃山神木」所在谷地森林碳儲存量,過程並由生態紀錄片導演麥覺明拍攝成紀錄短片,今(1)日正式發表。保守估計這處巨木森林總碳儲存量約每公頃2,220公噸,打破目前世界最高的澳洲維多利亞省森林紀錄。
2024台北國際旅展將於11月1日至4日在臺北南港展覽館舉辦,農業部設置「農遊館」、「國家森林館」及「農村酒莊體驗館」等3大展館。「農村酒莊體驗館」結合酒莊文化與農村旅遊,推出多種微醺旅程,希望吸引更多遊客親身體驗酒莊的獨特魅力,創造多元商機。
影音專區
鄉間小路
熱愛紅、白酒的酒友們,總夢想著遊歷歐洲各葡萄莊園;嗜喝清酒的,則不免期待能在遊日旅程中,探訪一、兩間酒造。酒香動人,讓人無限想像起製酒職人專心致志的姿態、產地豐美景況,以及人情交往暖熱互動的模樣。這樣的旅行,豈不抒壓、酣暢?
【百元風味鈔】尚未老去的巴黎:鹽煮洋芋溫沙拉
海明威最為人所知的散文,恐怕就是晚年寫成的回憶錄《流動的饗宴》,描寫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六年間,自己與第一任妻子在巴黎的生活種種。彼時海明威剛剛辭去記者工作,開始嘗試寫小說維生,他遊蕩於不同的咖啡館、讀文學作品、與美麗妻子去賭馬,亦述及與其他文友的交遊故事:葛楚.史坦、艾茲拉.龐德……當然還有大名鼎鼎的史考特.費茲傑羅。
【飲食身世錄】馬來西亞的馬來糕
吃港點時,你會來上一籠馬來糕嗎?我很愛,只是想吃到極品不容易,比較常踩雷,吃到外型膨鬆、入口乾黏的版本。
香港美食家梁文韜接受《香港經濟日報》採訪時表示,一顆好的馬來糕,需要掌握三個要點:鬆軟有彈性、不黏上顎、整體質地一致。會把不黏上顎當重點,想必有被黏過的經歷,看來大家都踩過雷,這樣想想,我就比較釋懷了。
【異鄉人英式餐桌】蘋果奶酥Apple crumble
英國知名電視影集《Friday Night Dinner》,講述一個尋常英國家庭每週聚餐的趣事。這家人每週最期待的甜點,就是蘋果奶酥,他們在戲裡稱之為「Crimble crumble」,為了這個甜點搞出不少無厘頭鬧劇。出了戲,蘋果奶酥在許多英國人家中也有相同的地位,是家庭聚餐常見甜點。
【菜市人生場】萬華最火一條街——東三水市場
每天早上,萬華有一條街最火熱,人們用這條街的名字,給開在上頭的菜市場起名,曰「東三水市場」。
熟雞鴨、果物點心、冷凍餃子青菜攤,穩穩在這兒開上好幾年,街上有什麼變動,都是片刻內人盡皆知。這樣的迷你社區,也絕對是選舉期間候選人鍾愛的拜票地,攤商笑迎各方人馬,轉身後心有所屬。
【菊島喫風土】澎湖海廢與再造藝術
東北季風漸起,鹹水煙讓空氣中帶著淡淡的鹽味,冬季暖陽灑落在澎湖的海面上,如同布滿了金粉的藍色絨布,深邃而高雅;但這原本潔淨的氣息中,卻摻雜著一絲不協調的苦澀:塑膠瓶、破碎的漁網、褪色的浮球、殘缺的保麗龍箱……
豐年雜誌
臺灣甘藍(高麗菜)全年產量為所有蔬菜之冠,然而夏季平地高溫不利生產,午後雷陣雨和颱風常造成夏季甘藍產量減損,供需不平衡易導致菜價波動。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歷時10年,終於今(2024)年育成具耐熱性、抗黃葉病的甘藍新品種「台中3號」,歸類為硬種品種,口感嫩脆,耐貯運性佳,適合開發加工、外銷等用途,提供農民種植甘藍的新選擇。
高麗菜成為賭博菜的原因與解方:提升農業生產力、組織性 從源頭抑制產銷失衡╱焦鈞
甘藍(高麗菜)是臺灣產量最高、國人最熟悉的蔬菜,有「菜王」之稱,卻也常遭遇價格波動大、「菜金菜土」現象,種植甘藍因此如賭局一般。甘藍變成「賭博菜」,農政單位推出預警制度仍難緩解農民搶種潮,背後實有農產品產銷失衡的結構性因素。
《種土》安和哥養土「長養萬物」:守護有機棗園 屋前種樹「坐在這,你看多幸福!」
《無米樂》導演顏蘭權新作紀錄片《種土》入圍金馬獎,片中關注農業土壤議題,記錄竹科工程師「阿仁」希望將都市農業廢棄物堆肥轉化為土壤,奮力一搏「種土」的歷程。阿仁結識棗農「安和哥」楊安和,因在安和哥棗園看到自然照養有機的土壤,找到種土大夢成真的可能性,建立信心。會呼吸、生態系健全蓬勃的農業土壤如何養成?答案或許就在楊安和30年來的農業實踐之中。
建構智慧灌溉系統 強化調度與防災韌性:應用新興科技技術 把農水管理變簡單
隨著全球物聯網感測、雲端運算服務、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等科技發展,農業部農田水利署(以下簡稱農水署)持續建置圳路水位、流速、閘門開度及即時影像等監測設備,各管理處針對灌區特性因地制宜,透過結合物聯網及模擬演算等技術,可掌握即時水情,並進一步將數據資料運算分析,有效運用各項監測資料。
守護灌溉用水 多元培訓優化水質管理效能:從現場初驗到實驗室檢驗能力全面精進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以「取清防汙」作為灌溉水質業務的施政主軸,透過「取清:確保取用水源安全」及「防汙:防止汙染介入影響」兩大管理面向,掌握灌溉水質現況及變化趨勢,倘若發現異常情事或具潛在風險之虞時,則啟動搭排水質稽查及汙染緊急應變等管理措施,落實灌溉水質保護。
農田水利防災整備 汛期前完成應變演練:防範未然基於日常 保障農業穩定生產
臺灣年平均降雨量達2,515公釐,面臨梅雨鋒面、西南氣流及颱風等影響,約有80%降雨量集中在6月至11月間,且近年因全球暖化,旱澇交替頻仍且愈趨極端,嚴重影響農產品生產環境,對全國農田水利設施造成嚴重威脅。為有效控制並減少災害損失,需落實汛期前整備作業,以及汛期間的應變措施,以維護整體農業生產環境。
農藝
繽紛彩羽藏於林 遇見臺灣特有種「五色鳥」臺灣擬啄木
身體滿布大面綠羽、頭與胸部有著紅、黃、藍、黑的色彩交錯,這是臺灣長見的五色鳥。牠其實是臺灣的特有種「臺灣擬啄木」,背部常帶有一小塊紅斑。臺灣擬啄木的身長約20公分,叫聲像和尚敲木魚,因此也俗稱「花和尚」。通常出現在海拔 2400 公尺以下的闊葉林,平地樹木較多的地方也有機會看到。
那是島嶼的骨與血與肉,我們不用打穿它——找樹的人談中央山脈/徐嘉君
我們沒有在哈崙工作站多做停留,畢竟找樹的人更有興趣的是島嶼上的巨木森林,我們想要發掘更多的偉大巨木與美麗森林,中央山脈從來都不是阻礙,那是島嶼的骨幹,而我們的大河是發源自中央山脈的血脈,森林跟孕育其中生物便是肌肉,臺灣因為有中央山脈而偉大,成為不平凡的島嶼。
人蟻大戰出奇招:解碼紅火蟻超級基因,開啟防治餌藥新方向
入侵紅火蟻 (以下簡稱紅火蟻) 個性兇殘,防治困難,許多遭到入侵的國家皆很頭痛,包括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王忠信副研究員,多年來持續研究紅火蟻,發現紅火蟻的社群行為,是由六百多個基因鎖在一起的「超級基因」所調控。近年來,他積極尋找超級基因上面、決定蟻后氣味以及工蟻辨識氣味的關鍵基因,希望能開發出更有效的防治餌藥,誘騙工蟻暗殺自己的蟻后。
認明蕉農救星、保護臺灣香蕉品種權!中研院尋找抗黃葉病的香蕉基因
「以前只會吃香蕉,不會特別關心香蕉。」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陳荷明副研究員,過去研究主題無關香蕉,也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研究香蕉,但有鑑於香蕉黃葉病影響甚鉅,加入了研究的行列。她帶領團隊運用基因序列資料分析,找到鑑定台灣抗黃葉病香蕉品種的分子標誌,保障台灣香蕉的品種專利權,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養蝸牛、養家也養部落 世展會「白玉蝸牛計畫」盼改善原鄉生活
在宜蘭南澳,有一個特別的社區產業培力計畫,他們以「白玉蝸牛」養殖作為主軸,在原鄉地區帶領輔導的案家在養殖過程中不只收穫利潤、幫助家庭經濟,更重建並提升個人的生活信心、促進家庭與部落整體的關係。「我們想把白玉蝸牛發展成一個產業,改善原鄉地區缺乏工作機會、經濟狀況差導致部落人口外流、家庭失能的弱勢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