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新聞
農業部預告制定《寵物食品管理法》專法 製造、販賣不合格寵物食品及散播食安謠言均處刑罰

農業部5日預告制定《寵物食品管理法》,草案強化寵物食品安全把關,寵物食品若使用主管機關公告以外原料或添加物、染有病原微生物等原料及有毒包裝容器,影響動物健康甚鉅,包括製造、加工、輸出入及販售不合格寵物食品業者,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2千萬元以下罰金。

新聞
我遠洋漁獲再列美強迫勞動清單 漁業署持續提升外籍船員保障 今上半年工資足額給付比例98%

美國勞工部於美東時間9月5日,發布「童工或強迫勞動生產貨品清單」,將臺灣遠洋漁船所捕撈的漁獲列入名單,這是臺灣遠洋漁業自2020、2022年入榜後,第三度遭列名其中,農業部漁業署表示,我國自2022年起推動「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已大幅提升外籍船員權益,漁業署將持續落實外籍船員權益保障措施。

新聞
臺韓簽署蔬果採購MOU W-trading擴大對臺採購結球萵苣、導入速食供應鏈

農業部訪問團5日訪問韓國,拜會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雙方針對氣候變遷對農業影響、省工機械導入與智慧農業等議題進行座談,並共同見證臺灣加洲果菜運銷合作社與韓國W-trading公司簽署臺灣蔬果採購合作備忘錄(MOU),盼引進更多臺灣生鮮蔬果。W-trading公司承諾,未來將持續採購臺灣結球萵苣(美生菜),並導入韓國速食供應鏈。

「白河鴨先生」林得賢夫妻檔
新聞
【臺南好呷市】白河鴨先生:嘗一口幸福的風味

說起鴨頭,不少人先想到東山鴨頭,其實在東山旁的白河也有相當好吃的鴨頭。「白河鴨先生」的常客說:這家滷味不僅滷得甜鹹入味,更是一吃難忘。好吃的關鍵是什麼?老闆林德賢先生告訴我們:「創新與努力就對了。」

和興冰果部第三代老闆黃介祿先生
新聞
【臺南好呷市】和興冰果部:小鎮的活歷史,復古成為新流行

這幾年因為電影電視《無米樂》與《俗女養成記》,帶動臺南小鎮菁寮的觀光人潮,許多人前來找尋女主角的成長足跡時,總會前往「和興冰果部」吃一碗綿綿的香蕉冰。如今在城市裡已經消失的香蕉冰,在和興冰果部第三代黃介祿先生與牽手楊月璜女士的守護下,復古滋味仍是那樣美好。

新聞
「臺紐協定」生效衝擊養鹿產業 畜試所提升種鹿產能 牧草乾燥、粒狀芻料再降生產成本

「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明年將全面生效,紐西蘭鹿茸可以零關稅進口,對國內養鹿產業勢必造成衝擊,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輔導產業,透過種鹿選育提升鹿茸生產效率,十年來國內在養頭數減少8千多頭,但鹿茸總產量反而成長達2.5萬公斤;導入牧草節能乾燥、粒狀芻料技術,降低生產成本。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2024年9月號 秋旬甜美

時而熱浪、雷雨,時而天高氣爽、涼靜有風,夏秋轉換間,總莫名需要耗費點體力與精神適應時節變動;也或許,這便是食慾之秋的來由,美食入口,才能重新振作懶憊身心,特別是那種帶點熱量罪惡感的甜蜜沉溺,才足以感到幸福。

日語「旬(しゅん)」字,意喻「當令」;旬味,即指符合季節時令的味道、物產。這一期,我們挑選了三種初秋該嚐的旬味食材,邀請長駐左營眷村的「文學甜點師」江舟航,以龍眼煙燻成的桂圓、栗子與無花果,設計專屬《鄉間小路》的甜點。

無花果

【旬味食材】品嚐指南

無花果
含膳食纖維與鈉、鎂、銅、鉀、鈣、磷、錳等礦物質,葉酸及各種維生素、胺基酸。


有「生命之果」之稱,產季為每年六月至十二月,臺灣各地皆有農民投入種植。品種眾多,其中以「波姬紅」最常見。無花果之名,源自它是隱頭花序,果實內絲狀部分即是花蕊。

桂圓

【旬味印象】從龍眼到桂圓,秋日最佳綠葉

關於桂圓,我是從龍眼開始喜愛的。龍眼在臺語裡又分成「粉肉」和「水肉」,一開始不懂得分辨,只感覺有些龍眼香氣四溢,非常甜蜜且令人口內生津,而另一些龍眼則汁水飽滿,才擠開便四處噴濺,吃起來清爽微甜,用飲料糖度來比喻,粉肉的香甜是全糖,而水肉的多汁則是半糖吧。

栗子

【旬味印象】天狗出沒的初秋黃昏,吃栗子磅蛋糕

前往高尾山的電車車程有點漫長,午後陽光映上對側乘客們的臉頰,安靜,也莫名安心。剛剛我們才離開侯布雄位於新宿的麵包咖啡館,可口甜點琳瑯羅列,香氣與外表同樣誘人。店裡宣傳著是番茄的季節、是蕈菇的季節,「是栗子的季節。」甜食控如我,只一心想嚐嚐日本栗的甜香,與臺灣板栗有何不同。差點飽到出不了店門。

無花果

【旬味印象】介於驚奇與好吃之間的無花果

小時候沒吃過無花果,也沒有在市場裡看過,但據農業部資料顯示,無花果在十九世紀末就已經引進臺灣種植,過去我們無緣相見,可能是因為無花果的銷售通路,跟日本製造的冷氣壓縮機一樣稀少……吧?

前幾年友人說他一時興起拿了外國無花果乾煮茶喝,熱水滾後,表面浮現許多小黑點,細看發現是許多昆蟲的屍體,牠們平靜地漂浮著,宛如宇宙中持續發亮的恆星,讓人無法忽視,也像深淵,在日常凝視你。把茶倒掉之後,友人再沒吃過無花果乾,我也已經嚇壞。

【鄉間食堂】手作應景秋日的甜蜜幸福

秋天整日彷彿都帶點淺淺橙黃,透明的,像一枚乾淨濾鏡篩過所見的世界,樣樣東西都看起來特別可口,讓人肚饞。暖涼交替間的不安定,總歸甜食最能沉靜身體與心靈。

運用今秋最佳的三種食材,桂圓、栗子與無花果,我們跟著文學甜點師Jamie江舟航,一起手作甜蜜,無論一個人獨食或一群人分享,皆能感受幸福滋味。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8月號 從農志高 青苗扎根新農民搖籃

農業是一門需要學習交流的志業,為了增加農業生力軍,新農民的養成從高中階段開始,選擇高中職業學校農業科系就讀的學生可以參與從農職涯探索,透過學校與農業部的媒合安排,進入過去不輕易對外人開放的農業現場。大專除了農業科系,農業部安排農校農業公費專班設置,讓有志從農的年輕人、二代農,有貼近產業學習交流的機會,及早從農。百大青農除了挖掘優秀青年農人,更讓人一窺當代農業多樣面貌。新農民的養成,向下扎根,讓農業未來充滿希望。

種苗改良繁殖場新育成胡瓜種苗3號具耐熱性、全雌性且單為結果性佳,已於2024年通過品種權申請。

胡瓜種苗3號─夏美 夏季豐產良果率高:耐熱、全雌性、單為結果佳 適設施栽培

胡瓜一般為雌雄異花同株的異交作物,植株雌雄花比例依品種不同而有差異,一般胡瓜品種如不具單為結果性(或稱單性結實,parthenocarpy),即不經授粉與受精就能結果,則需由昆蟲媒介授粉才能使果實發育成長。種苗改良繁殖場育成的胡瓜「種苗3號─夏美」為雜交一代新品種,其耐熱性佳並兼具全雌性與單為結果性,且適合設施內栽培,因此極具市場競爭優勢,目前已技轉業者販售種子,預期在推廣後提供農友設施栽培胡瓜品種更多樣化的選擇。

面對2025年紐西蘭液態乳進口零關稅,國產酪農業仍有主打新鮮與機能性正面迎戰的本錢。圖為曾獲生產牛乳績優牧場的梅桂牧場餵飼小牛。(攝影/王志元)

自力達成差異化行銷典範 解析臺灣鮮乳產銷:面對紐西蘭液態乳挑戰 新鮮就是最大優勢/焦鈞

臺灣國產鮮乳選擇多元,既有義美、統一、光泉、味全等大廠,也有各具特色的小農品牌,無論技術、行銷皆有一定成熟度。根據《農業統計年報》,2022年臺灣鮮乳自給率超過九成(90.6%),但隨著「紐西蘭與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臺紐貿易協定)將在明(2025)年全面開放紐西蘭液態乳零關稅進口,臺灣酪農產業如何因應成為焦點。本文將以鮮乳為主,解析臺灣酪農業產銷情況,並提供產業未來發展建議。

臺灣農校地圖:窺見臺灣農業歷史

臺灣農校發展始於日治時期,主要機構包含「實業學校」以及修業年限較短的「實業補習學校」,加上臺北帝國大學(今國立臺灣大學)農學部、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今國立中興大學),以及針對原住民族設立的「農業講習所」。

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在「農業培養工業」的發展方針下增設農校數量,1958年農校數量達到43所的高峰。

從農校特產看學校特色:從北到南5間農業科系大學精選農食產品

臺灣各地擁有農業與食品專業科系的大專院校,發揮研發及農業實作本領,發展出獨特農產品,成為難得的學校特產。豐年雜誌編輯室嚴選出來自5間大學的5款產品,以特產來說明農校特色。

陳勝利投入農業教育30載,他期待學生能在學校課程或職涯探索找到興趣,並在從農路上持續精進學習。

讓孩子走想走的路 獎勵從農政策將興趣變志業:從農重點不離質與量 多方學習提升產業素質

目前臺灣產業結構以工商業為主,從農人口持續減少,農校也從1960年代紛紛合併或改制,但農業仍有維持糧食自給率、提升糧食安全等價值,如何讓青年學子認同從農是一份有未來、有發展、有意義的工作?投入農業教育30年的龍潭高中校長陳勝利,從地域差異、產業變遷的角度,描述現階段農業教育面臨的挑戰,以及近年「獎勵高中生從農方案」等政策推出後如何發揮成效,激勵更多生力軍投身農業。

農藝
遇見五色鳥/內容提供/親子天下 文.圖/邱承宗
農藝
繽紛彩羽藏於林 遇見臺灣特有種「五色鳥」臺灣擬啄木

身體滿布大面綠羽、頭與胸部有著紅、黃、藍、黑的色彩交錯,這是臺灣長見的五色鳥。牠其實是臺灣的特有種「臺灣擬啄木」,背部常帶有一小塊紅斑。臺灣擬啄木的身長約20公分,叫聲像和尚敲木魚,因此也俗稱「花和尚」。通常出現在海拔 2400 公尺以下的闊葉林,平地樹木較多的地方也有機會看到。

天長山區域的巨檜森林。(圖片提供/徐嘉君)

那是島嶼的骨與血與肉,我們不用打穿它——找樹的人談中央山脈/徐嘉君

我們沒有在哈崙工作站多做停留,畢竟找樹的人更有興趣的是島嶼上的巨木森林,我們想要發掘更多的偉大巨木與美麗森林,中央山脈從來都不是阻礙,那是島嶼的骨幹,而我們的大河是發源自中央山脈的血脈,森林跟孕育其中生物便是肌肉,臺灣因為有中央山脈而偉大,成為不平凡的島嶼。

入侵紅火蟻 (以下簡稱紅火蟻) 原產在溫暖、潮溼的南美,1920 年代傳入美國,擴散到全美各地,再透過進出口貨物、盆栽泥土傳播,從美國擴散到澳洲、中國、日本、韓國、臺灣等地。(圖片提供/王忠信、李志琦)

人蟻大戰出奇招:解碼紅火蟻超級基因,開啟防治餌藥新方向

入侵紅火蟻 (以下簡稱紅火蟻) 個性兇殘,防治困難,許多遭到入侵的國家皆很頭痛,包括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王忠信副研究員,多年來持續研究紅火蟻,發現紅火蟻的社群行為,是由六百多個基因鎖在一起的「超級基因」所調控。近年來,他積極尋找超級基因上面、決定蟻后氣味以及工蟻辨識氣味的關鍵基因,希望能開發出更有效的防治餌藥,誘騙工蟻暗殺自己的蟻后。

香蕉便宜又美味,不需要一邊吃一邊吐籽。臺灣的香蕉在國際上更是高級蕉代表,被譽為香蕉王國。(攝影/Fluoride (sasablog)@flickrCC BY-NC-ND 2.0 DEED)

認明蕉農救星、保護臺灣香蕉品種權!中研院尋找抗黃葉病的香蕉基因

「以前只會吃香蕉,不會特別關心香蕉。」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陳荷明副研究員,過去研究主題無關香蕉,也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研究香蕉,但有鑑於香蕉黃葉病影響甚鉅,加入了研究的行列。她帶領團隊運用基因序列資料分析,找到鑑定台灣抗黃葉病香蕉品種的分子標誌,保障台灣香蕉的品種專利權,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以醬汁白玉蝸牛(白螺肉)罐頭所完成的料理。(攝影/吳尚鴻)

養蝸牛、養家也養部落 世展會「白玉蝸牛計畫」盼改善原鄉生活

在宜蘭南澳,有一個特別的社區產業培力計畫,他們以「白玉蝸牛」養殖作為主軸,在原鄉地區帶領輔導的案家在養殖過程中不只收穫利潤、幫助家庭經濟,更重建並提升個人的生活信心、促進家庭與部落整體的關係。「我們想把白玉蝸牛發展成一個產業,改善原鄉地區缺乏工作機會、經濟狀況差導致部落人口外流、家庭失能的弱勢情況。」

鳳梨光憑外觀並不容易判斷風味,這是老欉區的鳳梨。

一方風土一方滋味 不同土質種出不一樣的鳳梨味:田區觀察與田間踩草保溼經驗談

青農老斌以無農藥、無肥料雙無栽培土鳳梨約9年,並自2022年4月開始進行鳳梨田踩草的試驗,也就是不割草,而是將雜草踩壓至不影響鳳梨植株生長的狀態;經過一年多踩草試驗,他發現田間保水能力變好,然而在降雨較多的情況下卻對鳳梨風味造成影響,同時新、舊兩塊田區的土質與收成,也能比較出明顯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