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業部政務次長胡忠一(左二)與紅龍果日本買主及出口商合影。(圖片提供/農業部)
新聞
首批6公噸紅肉紅龍果7月銷往日本 金煌芒果預計明年接棒輸日

「2024台北國際食品展覽會-臺灣館」今(26)日開幕,農業部設置主題館,農業部政務次長胡忠一表示,經過8年與日本談判,日方已同意臺灣紅肉紅龍果可輸日,首櫃第一批7月2日1000箱、6公噸將出口日本,今年全年預計出口338公噸,明年預計增加金煌芒果輸日。

雞蛋(大成蛋場洗選場)(攝影/吳尚鴻)
新聞
農業部啟動行政調查 畜產會冷藏倉儲租金和運費未依採購法 將追回368萬元補助款

對於中央畜產會辦理111年進口雞蛋一案,農業部今(26)日表示,今年3月主動啟動行政調查,畜產會經費核銷皆有合法合規原始憑證,採買生鮮雞蛋不適用採購法,但畜產會在「冷藏倉儲租金和運費」未依採購法作業,因此農業部會向畜產會主動追回超過50%的補助款項,共368.8萬元。

水試所海水養殖研究中心主任許晉榮(攝影/吳尚鴻)
新聞
海水養殖研究中心主任恢復意識清醒 漁電共生及建立種原庫是他二大重要任務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海水養殖研究中心主任許晉榮,昨(25)日下午1點多到立法院開會,才踏進中興大樓一樓大廳,卻突然倒地不醒,農業部綜規司副司長方志雄今表示,當時主任一度失去脈搏、心跳及呼吸,在立法院人員立刻實施CPR、AED搶救,轉送臺大醫院加護病房後,晚上7點40分已清醒,今天上午意識清楚,心跳呼吸都已穩定。

新聞
農業部:同仁行政調查無違法 亮采與超思商業關係待釐清

針對立法委員黃國昌質疑中央畜產會111年採購日本雞蛋議題,農業部常務次長杜文珍今(25)日澄清,雞蛋進口重量資料一致,但因計算箱數規格不同才讓立委誤會有短少;亮采與超思間的商業關係需進一步釐清,農業部已移請檢調調查。

新聞
振興花蓮農產業! 農業部70萬張「農粉幣」7月起開放領取

協助花蓮震後復甦,農業部規劃「從心出花2.0─花蓮振興農粉幣方案」,帶動民眾農遊消費,自7月1日起至10月31日發送面額250元的農粉幣,預計發送70萬張。農粉幣可以從兩種途徑取得,使用限一次抵用完畢且不得找零,農業部並規劃推薦花蓮十大主題農遊路線,希望鼓勵民眾赴花蓮旅遊、消費農產品。

新聞
WOAH認證 農業部獸醫所成全球第14個狂犬病參考實驗室

農業部獸醫研究所在今年5月第91屆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年會會議通過認可,成為全球第14個狂犬病參考實驗室。農業部今(25)日舉行揭牌儀式,並由臺灣在WOAH常任代表、農業部次長杜文珍頒發「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狂犬病參考實驗室證書」給獸醫所副研究員許愛萍。

鄉間小路
高雄大碗公冰。
鄉間小路
【地方臺味】高雄大碗公冰

小時候阿公很愛帶我從西子灣的渡船頭搭船去旗津,有時中午太熱就吃大碗公冰當午餐。從港務局退休的他曾告訴我,以前大碗公冰那邊是製冰廠,沒什麼錢的水手就自己帶著碗公去冰廠裝冰消暑。後來那一帶就自然開起了冰店,而且越做越大碗,巨大的碗公盛著尖尖的「冰山」擺在桌上,硬是比坐著的你還高上一些。

看著「滿山遍野」的水果,你心裡有了與平時吃冰不同的感受,此刻你彷彿成為一個挑戰者、登山者,要靠著撿拾路上的水果來征服這座五彩冰山。

《鄉間小路》2024年6月號 美濃請客

地貌景色秀麗,歷史文化獨特,農產食材豐饒,得天厚愛的好山好水,加上客庄人們珍愛自然、順應環境的堅韌精神,美濃從文學、音樂到體育等發展皆富盛名。在地農業也在歷經多次轉折後,如今打造出如花海、白玉蘿蔔季、美濃野菜節等具地方特色的食農休閒旅遊活動。

截然不同以往,《鄉間小路》這次以地區為誌,由眾多熱情在地鄉親領路,「美濃請客」,邀請讀者紙上作客美濃,打開這只「食材珠寶盒」,一探此地客家人文特色、澎湃物產的故事。

【美濃印象】亻厓等就來遶美濃

這片由荖濃溪和楠梓仙溪(旗山溪)沖積形成、因夕曝雨淋而水源充沛的美濃平原,原稱「彌濃」或「瀰濃」。「彌濃山」就標記在清代「臺灣圖附澎湖群島圖」上;一九二〇年代,日治時期正式更名美濃。平原上抬頭遠眺,月光山、人字石山、雙峰山、靈山、金字面山橫陳眼前、錯落開列,伴隨時有時無、蒼茫縹緲的清風、雲霧,引人輕輕放下心事,彷彿在此新生。

「期待擴展稻米耕作面積,打造農企業。」曾毅平說。

【濃情農事】美農米:美濃菸葉與稻米的前世今生

高雄147號香米,外觀透白晶瑩、心腹白少,帶著淡淡雅緻的芋頭香氣,為「美農米」代表品種。
燄日高照,曾毅平笑起來,以他綠黃稻作輕輕搖晃的比賽田為背景,世界跟他的表情一樣明亮,「怎麼煮都好吃!但我覺得,最好吃的方法,應該是包裝上寫的。」他指的,是美濃區農會自創品牌、申請商標的「美農米」,特別為高雄147號香米打造獨樹一幟亮橘包裝,上頭就印著烹調法。

「務農也要維護農地生態多樣性。」蕭成龍說。

【濃情農事】食材珠寶盒:關於務農與生活在美濃的那些事

若試著為美濃描繪一幅在地風景,蕭成龍夫妻的農家日常,大概是最貼切的素材。「一般人來美濃玩個一天,跟你說這裡好山好水,其實也體會不出來,就會覺得很無聊。」蕭成龍為我們沏茶,微笑描述自己在美濃的生活,「美濃好在哪裡?你要住個幾天。早上的風景傍晚看又不一樣了。慢慢散步,多多去接觸人,其實大家都很熱情,保持著農村那種淳樸。晚上也真的沒事做,幾個朋友就聚在門口埕,泡茶、聊天或各自滑手機、發呆。很平靜。」

【濃情農事】野蓮:採集文化的翻轉與傳承

全年生產的野蓮,與冬日特出的白玉蘿蔔,可說是後菸葉時代美濃當紅農產。尤其野蓮,從在地粄條店一路擴張至全臺灣的熱炒店─能讓口舌挑剔的饕客心甘情願買單,這款美濃水生食材,究竟有何生猛特色?

「賞味期長,冷藏可保鮮兩週;口感脆爽、味道不強烈,適合加入各種料理,不會妨礙其他食材風味,所以消費者接受度高;最大的優勢是它四季皆出,可滿足四月到七月葉菜類較稀少,或是冬季時價格受到產量波動的葉菜類替代需求。」在地人溫仲良說明。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6月號 花花世界 國產花卉華麗出擊

國產花卉之美,有以原生種驚豔世界的臺灣蝴蝶蘭,成功外銷日本的文心蘭切花,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馬拉巴栗苗木盆栽產區。國產花卉產業求新求變,名列臺灣第三名的出口農產品背後,花卉產業的競爭力是多種因素努力的成果——以智慧科技升級產業,重視品種培育,成熟的採後保鮮技術與運輸管控。

小花蝴蝶蘭「桃園2號」。

少見花果馨香花朵 黃綠色系蝴蝶蘭桃園2號:花型玲瓏 宜辦公與居家的素雅蘭花

為和蝴蝶蘭大花送禮市場區隔,桃園農改場育成新品種「桃園2號――馨香」,為臺灣目前少見具香味的淡黃綠色系小花蝴蝶蘭,花色有別於市售常見紅、粉紅及白色系小花蝴蝶蘭,適合於都會居住地與辦公空間狹小處擺放,擺放時建議放在窗邊有斜射的陽光處,釋放氣味最為清香宜人。

蝴蝶蘭為臺灣主要外銷農產品之一,每年可創造新臺幣40億元以上的外銷產值,行銷世界60餘個國家,外銷以貨櫃海運為主要運輸方式。此外,蝴蝶蘭也是國內主要盆花之一,國內盆花產值每年可達新臺幣3億元以上。

一籃籃的「蛋箱」仍是國內主要雞蛋運銷方式,也是估算產量的基本單位。(攝影/蔡易儒)

回顧2023年雞蛋產銷爭議 剖析雞蛋產銷環節:不同通路系統龐雜 農業部需進一步掌握資訊/焦鈞

從2022年底開始的雞蛋產銷爭議,相信大家記憶猶新,小小一顆雞蛋成為過去一年多討論極為熱烈的輿論焦點,在國內受關注的程度甚至可說不遜於總統大選。原本市場中並不起眼、長期供應平穩的雞蛋,為何會出現如此劇烈的產銷失衡?臺灣的雞蛋產銷體系這幾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
回顧缺蛋爭議,一般民眾對雞蛋缺貨的感受,大多是從2022年底開始,傳統市場、超市通路的供貨吃緊,貨架上的雞蛋經常售罄,價格明顯走揚。

認識國產花卉

花卉是全球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過去30年來臺灣花卉產業蓬勃發展。根據農業部統計資料,花卉生產面積逐年擴增,從1981年的1,672公頃,到2022年已有14,033公頃,41年來面積成長幅度超過8倍。同期產值從不到新臺幣30億元,2022年量值已超過190億元,成長幅度超過6倍,占年度農業總產值的3.39%。不僅國內花卉產業表現斐然,2023年全年度臺灣出口的農產品中,排名第三大的分類便是「花卉及其種苗」,占農業年度出口貿易總額的4.3%。最主要出口國是美國、日本、越南。

農業部長 陳駿季 國立中興大學農藝學系博士,曾任農業部政務次長、農委會副主任委員、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所長、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研究員兼副場長。

種得智慧長得美麗 國產花卉的競爭力:臺灣蘭花以多樣性接單能力在世界打出一片天

蘭花是臺灣出口農產品裡的佼佼者,以多樣性生產接單的彈性,在國際舞臺占有一席之地。農業部長陳駿季專長植物種苗繁殖技術,曾領軍農業部「花卉重點產業研究團隊」將臺灣蘭花推上國際舞臺。蘭花產業勇於求新求變,早期就參與智慧農業,運用有成,符合現今農業部推動跨域整合資訊,降低風險,提高韌性的智慧農業目標。

農業試驗所花卉試驗分所長戴廷恩與精密控溫的蘭花溫室。

臺灣花卉三寶:蝴蝶蘭、馬拉巴栗、文心蘭切花:農業試驗所花卉試驗分所分所長戴廷恩 從選育到產銷說分明

「臺灣是一個小島,在全世界的花卉產業版圖裡每一次提到蘭花,臺灣都不會被忘記。」花卉試驗分所分所長、園藝學博士戴廷恩講到蘭花,有農業研究人的驕傲。他指出,在世界花卉產業裡,有3個種類拿掉,「全世界產業會大地震」,第一個是蝴蝶蘭,第二個是馬拉巴栗,第三個是文心蘭。
位在雲林古坑的農業試驗所花卉試驗分所,照顧著各式各樣千嬌百媚的培育花卉,包括蝴蝶蘭、文心蘭、東亞蘭與火鶴花等重要外銷花卉品種的選育和栽培,以及設施栽培技術開發。

農藝
入侵紅火蟻 (以下簡稱紅火蟻) 原產在溫暖、潮溼的南美,1920 年代傳入美國,擴散到全美各地,再透過進出口貨物、盆栽泥土傳播,從美國擴散到澳洲、中國、日本、韓國、臺灣等地。(圖片提供/王忠信、李志琦)
農藝
人蟻大戰出奇招:解碼紅火蟻超級基因,開啟防治餌藥新方向

入侵紅火蟻 (以下簡稱紅火蟻) 個性兇殘,防治困難,許多遭到入侵的國家皆很頭痛,包括臺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王忠信副研究員,多年來持續研究紅火蟻,發現紅火蟻的社群行為,是由六百多個基因鎖在一起的「超級基因」所調控。近年來,他積極尋找超級基因上面、決定蟻后氣味以及工蟻辨識氣味的關鍵基因,希望能開發出更有效的防治餌藥,誘騙工蟻暗殺自己的蟻后。

香蕉便宜又美味,不需要一邊吃一邊吐籽。臺灣的香蕉在國際上更是高級蕉代表,被譽為香蕉王國。(攝影/Fluoride (sasablog)@flickrCC BY-NC-ND 2.0 DEED)

認明蕉農救星、保護臺灣香蕉品種權!中研院尋找抗黃葉病的香蕉基因

「以前只會吃香蕉,不會特別關心香蕉。」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陳荷明副研究員,過去研究主題無關香蕉,也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研究香蕉,但有鑑於香蕉黃葉病影響甚鉅,加入了研究的行列。她帶領團隊運用基因序列資料分析,找到鑑定台灣抗黃葉病香蕉品種的分子標誌,保障台灣香蕉的品種專利權,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以醬汁白玉蝸牛(白螺肉)罐頭所完成的料理。(攝影/吳尚鴻)

養蝸牛、養家也養部落 世展會「白玉蝸牛計畫」盼改善原鄉生活

在宜蘭南澳,有一個特別的社區產業培力計畫,他們以「白玉蝸牛」養殖作為主軸,在原鄉地區帶領輔導的案家在養殖過程中不只收穫利潤、幫助家庭經濟,更重建並提升個人的生活信心、促進家庭與部落整體的關係。「我們想把白玉蝸牛發展成一個產業,改善原鄉地區缺乏工作機會、經濟狀況差導致部落人口外流、家庭失能的弱勢情況。」

鳳梨光憑外觀並不容易判斷風味,這是老欉區的鳳梨。

一方風土一方滋味 不同土質種出不一樣的鳳梨味:田區觀察與田間踩草保溼經驗談

青農老斌以無農藥、無肥料雙無栽培土鳳梨約9年,並自2022年4月開始進行鳳梨田踩草的試驗,也就是不割草,而是將雜草踩壓至不影響鳳梨植株生長的狀態;經過一年多踩草試驗,他發現田間保水能力變好,然而在降雨較多的情況下卻對鳳梨風味造成影響,同時新、舊兩塊田區的土質與收成,也能比較出明顯的差異。

在巢中坐鎮,看顧雛鳥的紅嘴黑鵯。Photo by Yiju Cheng on Unsplash

不僅是就地取材!鳥巢如何演化?可由鳥類親緣關係解鎖

如果把全世界的鳥巢放在一起看,會發現什麼有趣的模式呢?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洪志銘副研究員、端木茂甯助研究員與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生方怡婷,統整全世界五千多種鳥巢,推算鳥巢的演化史,發現鳥巢與鳥類的演化歷程息息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毛奇規定自己每週插花預算在200元以內,預算限制下大部分花材都是國產切花,順便認識臺灣地產花材。(圖片提供/毛奇)

每日記事,一週插花:足夠好的日常

當大家都在說「好好生活」的時候,飲食作家毛奇重新給「好」下一個定義──好,是足夠好,是日常。毛奇每天以一張照片搭配一則短文,紀錄日常飲食與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