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殺了珊瑚礁?濫捕與嗜食礁魚,以及不當觀賞行為都NG
珊瑚礁供給人類豐富的海產、醫藥與觀光資源外,當起於海洋的漰漭大浪經淺水珊瑚礁緩衝後,讓脆弱海岸線得到防禦而免於侵蝕作用。珊瑚礁對世人貢獻極高生態、健康與經濟價值,也是為何要挽救其免於衰頹的命運。
生物安全,沒有最嚴只有更嚴
蘇鵬談到口蹄疫鎖住外銷市場前,臺灣養豬產業也曾一片榮景。1986年發生車諾比核災,輻射飄向丹麥,原先向丹麥進口豬肉的日本從而轉向臺灣下單。當時一頭乳豬成本500元,外銷日本後價格一路喊到每頭2,100元,讓蘇鵬直言那真是臺灣養豬最繁榮的歲月。
疫區除名 最後一哩路──從崩盤到躍進,口蹄疫長征22 年
1997年那一場讓所有豬農惴慄難安的口蹄疫,摧毀臺灣肉品外銷日本的市場、造成畜牧業崩盤式經濟損失,大量農戶離牧後也自此退守。然而當全臺養豬業迎來最黯慘的 一年,卻也激勵產業結構重整和升級,更重要的,它對公部門以及農戶的疫病防範意識起了鞭笞作用。
起心善念石虎米,尋回人與土地情感的連結
石虎米是傳承棲地保育、永續利用的概念,當環境被友善對待的同時,也維護了棲地的完整及生物多樣性的生態風貌,這其中,人是重要的一環,這是里山精神的概念,也是苗栗淺山的珍貴資產。
區塊鏈串聯產銷履歷大未來 溯源資訊全透明,食安把關再升級
區塊鏈最大的優點是不可竄改與資料透明,使用區塊鏈技術建立產銷履歷之溯源機制可以增加消費對產銷履歷的信任,且由於區塊鏈具有不可竄改的特性,因此資料就算經過修正,修正前輸入之資料也會被永久保留。
中國林下經濟的發展現況 以示範基地推行多元的林下經濟模式
隨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2019年4月18日公告生效「林下經濟經營使用審查作業要點」,多年來臺灣林地法令上以木材收穫為主體的傳統經營模式,終於有所改變,這對想要加入林下經濟生產的農民來說,是等待多年的好消息。
小農經濟走出去擁抱大市場 臺灣農產品外銷現況與展望
開放的國際經濟環境中,農產品貿易早已跟各國的農業生產、消費及農民所得密切連結。尤其臺灣在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如何避免進口衝擊與擴大出口機會,更是推動臺灣農業發展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別再這樣修剪樹啦!破除常見迷思,正確的樹木修剪法
人類關係密切的是生活周遭的都市林,即公園、社區綠化的林木及行道樹,這些樹木讓我們切身體驗景觀美學、遊憩休閒、淨化大氣、調節氣候、減少噪音和土壤沖蝕、提升生物多樣性等多重效益。